天帝教台北市掌院 - 活動訊息
歡迎光臨天帝教台北市掌院!! 登入  註冊

主選單

關於台北市掌院

關於天帝教

登入


帝教 : 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維生李子弋先生2月24日海葬
發表者 church 於 2016-02-20 19:04:43 (344 人氣)

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維生李子弋先生2月24日海葬

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維生李子弋先生,於中華民國105年2月18日下午酉時,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安詳回歸自然,耆壽91歲。



李氏耕樂堂家族將遵照維生先生「火化後,即海葬」遺命,擇訂105年2月23日火化;2月24日自臺北淡水漁人碼頭直奔臺灣海峽,完成維生先生和風惠暢,促進兩岸早日和平統一的大願。



另訂105年3月26日上午10時,在臺中清水區天帝教天極行宮舉辦證道飾終大典;5月21日於苗栗三義天帝教天安太和道場舉辦百日追思。同時將在105年2月21日至29日,同步於天帝教臺灣教區~臺北市、臺灣省、高雄市與花蓮港四大掌院設置靈堂,提供親友、同奮追思。



維生李子弋先生歷任《自立晚報》、《大眾日報》總編輯、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、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、財團法人極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、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理事長、中華民國宗教和平協進會理事長。



維生李子弋先生堅持「以科學的驗證與哲學的玄思為方法,會通各正信宗教的宗教哲學,繼而通過宗教哲學的引導,重建人類的道德良心,以臻宗教大同、世界大同及天人大同之真、善、美的終極新境界。」一本「敬其所異,愛其所同」理念,尊重所有宗教。



維生李子弋先生秉承尊翁-天帝教首任首席使者.涵靜老人.李玉階先生為促進大陸與臺灣之宗教學術交流,自1992 年起,每隔年與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辦一次「海峽兩岸宗教學術研討會」; 1995 年李玉階先生證道周年起,亦每隔年舉辦一屆「紀念涵靜老人宗教學術研討會」;近年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合辦「孫文論壇」;以上學術交流迄今從未間斷,對兩岸學術交流與促進兩岸和平統一,厥功至偉。



2004年維生李子弋先生在天帝教極院天人研究總院之天人研究學院,開辦「中華道學研究所」;2006年起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合辦「海峽兩岸生命文化系列講座」,每年定期分別在臺灣及北京大學舉辦「涵靜老人講座」、「極忠講座」;另與北京大學哲學系合作成立「道學研究中心」,期能為兩岸在中華文化的交流上、為中華文化的研究發展建立一座壯闊橋樑;更期許兩岸的知識分子能共同承擔天命,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復興、為世界人類的光明前程,走出一條和平、和諧的康莊大道。



2011 年維生先生在極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任內,開辦依循中華書院「講學自由」、「藏書自由」、「出版自由」等文化累積、創造與傳播的傳統精神,創立多元文化、教育、研究的新機構~涵靜書院。



期待涵靜書院在國際與兩岸間的宗教、哲學,以及中華文化的學術研究系統間,建立起多元交流合作平臺;以研究、教育、講學,推廣涵靜老人天人實學思想與中華文化的實質內涵,並定時、定點,舉辦學術交流、宗教會通,落實涵靜老人創建「極忠文教基金」精神理念,與世界和平、宗教大同之終極關懷。



2012年10月,涵靜書院首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揭牌,開展兩岸學術、文化交流,傳承中華文化和培養人才的重責大任。同時,臺北市「私塾153」,亦正名為「涵靜書院」臺北私塾,配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涵靜書院啟動,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,加速兩岸文化整合,以早日完成和平統一。



這是維生先生踵武涵靜老人的大悲宏願,匯集眾人願力,共同為「道蒞天下」中國世紀奮鬥之實踐。



天帝教維生李子弋先生證道飾終委員會 謹誌

中華民國105年2月20日


http://tienti.info/

列印模式 轉寄給朋友


掌院行事曆

上個月2025 4月下個月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
今天

氣象衛星雲圖
 
網路連結

隨機師語

積極入世的平常心
  現在的修道人應積極的入世,不是消極的遁世。用本心、初心,去悟出常理,以廿字為起點,作內修自省的功夫。而外治行持之道,便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,待人接物之理。   本心、初心,即平常心,或道心(聖心),赤子之心。使之無憂無慮,無是非,無情慾。   如何保持「平常心」呢? 一、反省、懺悔:每天早晚用一杯清水,虔唸廿字真言數遍,邊唸邊想,每一字的含意,及自己是否有所違反,有則改之,無則自勉,此即廿字真言水(甘露水),唸完後喝下。   也就是用甘露水來洗心滌慮,用廿字真言來省照內心,拭擦心鏡污染。以先天靈氣改變後天的濁氣。如果是靜坐班的同奮,則經過靜參的過程,效果會更快,更好。 二、唸皇誥、寶誥:聲聲為蒼生,念念發慈悲,可以擴大心胸,消除私心、我見,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。 三、靜坐修持:煆煉精、氣、神,提昇精神領域,超越人類生活的範疇,日與大宇宙契合。 四、填記奮鬥卡:日久成習,念茲在茲,時時自我惕勵。身為帝教同奮,當為萬性萬靈而奮鬥。   一切從「我心」而來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即不固執,不著相。凡事過則無痕,心中不留絲毫蹤影。不受物質引誘,不為環境所支配。喜怒哀樂,隨來隨逝,自可心無其心,身無其身,則凡心死,道心生焉。   ──錄自師尊於親和集會中講詞

[師尊]
--- 感恩、知足、惜福,台北市掌院祝福您! ---